![]() | ![]() |
![]() | ![]() □□1.通过学习,让学生大体了解中华冠服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积累; □□2.通过欣赏歌曲,理解汉服复兴者推行汉服运动的做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 □□通过学习,让学生大体了解中华冠服的发展史,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的积累。 ![]() □□通过欣赏歌曲,理解汉服复兴者推行汉服运动的做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 □□一、话题导入: □□1.教师展示中华汉服着装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教师展示古装片随意改变古代装束的图片,对不懂汉服的设计者们作一些批评。 □□二、学习知识: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本涉及到的服饰文化的朝代。 □□2.小组学习10个朝代的服饰简介,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作介绍。 □□3.各小组学习,讨论,并汇报。 □□4.教师小结。 □□三、活动拓展: □□1.欣赏歌曲。 □□2.理解课本的文字介绍。 □□3.讨论:汉服之美,究竟美在何处? □□汉服,自产生到消亡,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制式虽有所变革。但是外行人,可以很轻易的区分汉服与清装、汉服与和服,却很难辨别某件汉服所属的朝代。为什么?这是因为汉族文化的哲理,自始至终贯穿着汉族服饰的命脉,化为她的灵魂,使她体现出特有的神韵。 □□汉族的传统服饰,以宽袍大袖为主要特色。其中袖子的宽窄长短就很有讲究。一般官员的袖子可以挽回至肘,而袖径最宽时竟有四尺之多,垂下手时几乎可以到地。这种设计,相对于人的体型而言,显然过大了。平面剪裁,平展放置时,看上去平凡无奇,但是当着装者屈臂时,这种大袖就会自然形成褶皱的流线,这种流线,或于人的举手投足之间,或于临风屹立之时,不停的运动变化,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活的、极具生命力的艺术品。而衣与裳的设计剪裁也是如此,用料都远大于覆盖人体的最小需要。但是汉服一旦穿着起来,便会依据着人的身体结构,形成优美灵动的流线,使人的活动游刃有余,从而显示出了自然之美。汉族服饰就是这样,在平易中求变化,在变化自求自然,到达天人合一、天衣无缝的境界。 汉服的这种生动的表现力则与国画的惊人的相似。国画,既有潇洒脱俗的写意画法,又有精益求精的工笔画法;既焦点透视法,也有散点透视法,既有严守真实的画面空间和布白.也有打破真实按构图需要而平列的空间和布白,这样就使物象在画面出现时,可以按实物在画面上的艺术需要.伸长或缩短变化其形象,更换其位置。以求取得最佳的视觉效果。中国画在空白处尤其注意经营,常常借用书法上的计白当黑.即没有画面的部位要象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这与汉族服饰,即能以人体构造为基础,又不拘泥于人体限制的设计思想一致贯通。所以汉服制作时虽然区别不大,但是穿在不同的他身上,或是在不同的环境下穿着,却能显示出千变万化的效果。 □□在其它服饰中,古希腊、印度服饰,也曾追求过线条艺术。尤其是古希腊的服饰,从流传下来的雕塑可以看出,古希腊人民在服饰的表现上,大量的采用了灵活的流线艺术表现形式。但是相比而言,汉族服饰穿着更合体,制式更丰富,工艺更精美,造诣更高超。这当然与中国悠久历史、广阔的疆域、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完整的哲学思想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4.展示最近社会上出现的穿汉服举行婚礼的图片,引导学生谈一谈个人的感受。 □□四、总结内容。 □□五、布置作业: □□抄写《重回汉唐》的歌词。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略 |
小学语文
公
众
号
联系电话:13923313362(微信)
QQ:546230019
公众号:中职实用语文/小学语文精讲精练
刘志刚老师工作室 www.lzgang.com
粤ICP备13056388号-1 名称:我的天地
中职语文
公
众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