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通过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片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掌握通感和移情这两种修辞的特点,加强知识的积累; □□3.学习领会古今诗词的通感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1.学习掌握通感和移情这两种修辞的特点,加强知识的积累; □□2.学习领会古今诗词的通感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1.学习掌握通感和移情这两种修辞的特点,加强知识的积累; □□2.学习领会古今诗词的通感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一、话题导入: □□1.师:《水浒传》是许多男同学喜欢阅读的作品,108好汉大家认识多少个?其中有一个倒拔垂杨柳的人物叫什么名字? □□2.学生回答。 □□3.简介鲁智深情况:鲁智深,别名鲁达,曾做过官,人称鲁提辖,后因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为鲁智深,绰号花和尚。 □□4.现在我们了解一下,鲁提辖是怎样三拳打死镇关西的? □□补充解释: □□鲁提辖的初衷是好的,为了教训一下镇关西,出手很严重,但是最后把人打死了。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在古代那样的社会可以崇尚,不过现代社会不适合,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讲,像镇关西那样的人当时是没有人(官)可以对他那样的人治罪,如果没有鲁达这样的人是社会的缺失。现代社会,正因为法律的限制,即使有鲁达那样的人,也不能采取那样的方法。 □□二、名著赏读: □□1.学生阅读名著段落。 □□2.师生共同完成文段后面的思考练习题。 □□三、学习修辞知识: □□(一)通感 □□1.定义 □□2.作用 □□3.通感的运用(重点分析) □□4.通感的依附性(选讲) □□(二)移情 □□1.定义 □□2.作用 □□四、完成课堂练习: □□1.学生朗读《荷塘月色》文段,找出两个运用通感的句子。 □□2.师生共同分析两个通感句子的作用。 □□五、总结内容。 □□六、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背诵课本列举的四首诗词; □□2.背诵《荷塘月色》(节选)。 |
![]() | |
![]() | |
![]() | |
![]() | ![]() |
| 一、名著赏读 □□1.鼻子上 眼眶眉梢 太阳穴 □□2.味觉 视觉 听觉 □□3.C 二、知识清单 □□2.随堂小练习: □□(1)花香是嗅觉感受,甜味味觉感受,运用通感,以味觉写嗅觉,突破了语言的限制,增强了读者的感受。 □□(2)花香是嗅觉感受,“浅紫色”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写出了紫藤萝香气馥郁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紫藤萝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闪闪烁烁”和“明朗的阳光”是视觉感受。运用通感,把活泼、爽朗的笑声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 □□(4)“香味”是嗅觉感受,“悠扬的乐声”是听觉感受。运用通感,更好地表现出声音的时断时续。 □□(5)“闹”是听觉感受,“星星越聚越多”是视觉感受。运用通感,生动地写出了星星聚拢时的喧闹景象。 □□(6)“彩灯亮”是视觉感受,“乐曲”是听觉感受。运用通感,写出了彩灯闪亮时的欢快景象。 □□(7)“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是视觉感受,“鼓点”是听觉感受。运用通感,写出了芦苇晃动时的节奏。 □□(8)“声音”是听觉感受,“甘甜”是味觉感受,“柔软”是触觉感受。运用通感,形象写出了声音的优美。 □□(9)“醋”的味道是用味觉感受到的,“厚”是视觉感受。运用通感,说明醋的品质极高。 □□(10)“歌声”是听觉感受,“灿烂”是视觉感受。运用通感,写出了歌声清楚响亮,让人听了心情舒畅。 三、练习巩固 □□1.将嗅觉移植为听觉,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2.将视觉移植为听觉,以名曲的和谐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突出一种和谐的美。 |
小学语文
公
众
号
联系电话:13923313362(微信)
QQ:546230019
公众号:中职实用语文/小学语文精讲精练
刘志刚老师工作室 www.lzgang.com
粤ICP备13056388号-1 名称:我的天地
中职语文
公
众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