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巧用借代,以简代繁(一)
来源:www.lzgang.com | 作者:刘志刚 | 发布时间: 2013-08-11 | 4735 次浏览 | 分享到:





□□1.通过学习,掌握借代修辞手法的知识,加强知识积累;
□□2.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言谈中注意辨别或运用借代的语言表达技巧。

□□通过学习,掌握借代修辞手法的知识,加强知识积累。

□□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言谈中注意辨别或运用借代的语言表达技巧。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杏林”、“杏坛”,问学生如何区分;
□□2.翻开课本,了解“杏林”、“杏坛”所包含的意思。
□□二、学习借代知识:
□□(一)借代的基本常识
□□1.定义
□□2.作用
□□(二)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
□□2.形象代本体
□□3.专名代本体
□□4.具体代抽象
□□5.局部代整体
□□6.结果代原因
□□7.材料代本体
□□(三)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1.相关性与相似性的区别。
□□2.借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
□□3.借喻可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三、总结内容。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1—4题。








三、练习巩固

□□1.B(B句“锦鳞”代“鱼”,其余为比喻。)

□□2.B(B句“雷锋”在句中属暗喻。A句“硬硬的”代“银元”;C句“眼睛”代“人”;D句“枪”代“军队”。)

□□3.D(A句“桑麻”代“农事”;B句“芦柴棒”代“工人”;C句“花白胡子”代“老人”。)

□□4.B(B句中的“腥云”、“狼犬”属暗喻。A句第二个“李公仆”代“爱国人士”;C句“旌旗”代“军队”;D句“乌纱帽”代“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