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通过学习,掌握借代修辞手法的知识,加强知识积累; □□2.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言谈中注意辨别或运用借代的语言表达技巧。 ![]() □□通过学习,掌握借代修辞手法的知识,加强知识积累。 ![]() □□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言谈中注意辨别或运用借代的语言表达技巧。 ![]()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杏林”、“杏坛”,问学生如何区分; □□2.翻开课本,了解“杏林”、“杏坛”所包含的意思。 □□二、学习借代知识: □□(一)借代的基本常识 □□1.定义 □□2.作用 □□(二)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 □□2.形象代本体 □□3.专名代本体 □□4.具体代抽象 □□5.局部代整体 □□6.结果代原因 □□7.材料代本体 □□(三)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1.相关性与相似性的区别。 □□2.借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 □□3.借喻可换成明喻,借代不能。 □□三、总结内容。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1—4题。 |
![]() | |
![]() | |
![]() | |
![]() | ![]() |
| 三、练习巩固 □□1.B(B句“锦鳞”代“鱼”,其余为比喻。) □□2.B(B句“雷锋”在句中属暗喻。A句“硬硬的”代“银元”;C句“眼睛”代“人”;D句“枪”代“军队”。) □□3.D(A句“桑麻”代“农事”;B句“芦柴棒”代“工人”;C句“花白胡子”代“老人”。) □□4.B(B句中的“腥云”、“狼犬”属暗喻。A句第二个“李公仆”代“爱国人士”;C句“旌旗”代“军队”;D句“乌纱帽”代“官职”。) |
小学语文
公
众
号
联系电话:13923313362(微信)
QQ:546230019
公众号:中职实用语文/小学语文精讲精练
刘志刚老师工作室 www.lzgang.com
粤ICP备13056388号-1 名称:我的天地
中职语文
公
众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