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课 巧用借代,以简代繁(二)
来源:www.lzgang.com | 作者:刘志刚 | 发布时间: 2013-08-11 | 6359 次浏览 | 分享到:





□□1.继续深入学习借代的修辞手法,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2.通过了解词语借代、成语借代、日常对话中的借代,学会辨别和使用借代技巧。

□□1.继续深入学习借代的修辞手法,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2.通过了解词语借代、成语借代、日常对话中的借代,学会辨别和使用借代技巧。

□□1.继续深入学习借代的修辞手法,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2.通过了解词语借代、成语借代、日常对话中的借代,学会辨别和使用借代技巧。

□□一、话题导入:
□□1.大家经常形容长得帅气的叫帅哥,长得不帅的也叫帅哥,在古代,人们对美男子有一个标准,常用“貌若潘安”来形容。这潘安到底长得怎样呢?
□□2.翻开课本,讲析“貌若潘安”的典故。
□□3.师生共同完成课文中列举的词语借代的内容。
□□西施:美丽女子。
□□巾帼: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尊称)。
□□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王孙: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王孙公子”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朱门:红色的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殿下:原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中国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汉朝开始称呼太子、诸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青衿:《诗经·郑风·子衿》中有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由于该诗描写的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代指周朝国子生,此后也成为北齐、隋唐两宋学子的制服,[1] 这里作为贤士的代称。古指读书人。
□□黔首:黔字从黑从今。“黑”指“黑色头巾”,“今”意为“当面的”。“黑”与“今”联合起来表示“戴黑色头巾出门见人”,即以黑色头巾作为出门的行头。黔首是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梨园: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后来指妓院。
□□孔方兄:古代的铜钱是一种辅币,一千个为一贯。在铸造时为了方便细加工,常将铜钱穿在一根棒上,为了在加工铜钱时铜钱不乱转,所以将铜钱当中开成方孔。后来人们就称钱为“孔方兄”,有时候寓指拜金主义。
□□祝融:中国上古神话人物、火神。
□□杜康: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用这个词指代酒。
□□双鲤鱼: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寓意相思。
□□二、学习成语中的借代:
□□1.教师总述;
□□2.师生完成随堂小练习。
□□三、学习日常对话中的借代:
□□1.个别学生朗读三个例子。
□□2.教师简单点拨其中的词语借代术。
□□四、总结内容。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1—13题。








一、知识积累

□□(一)
□□西施(美女) 巾帼(女性) 须眉(男性) 王孙(贵族子弟) 朱门(富贵之家) 陛下(皇帝) 殿下(太子) 社稷(国家) 青衿(读书人) 黔首(平民) 梨园(戏剧界) 青楼(妓女) 孔方兄(钱) 祝融(火灾) 杜康(酒) 双鲤鱼(书信)

□□(二)

□□1.⑦①⑪ ⑧④⑥ ⑫③⑤ ⑨②⑩

□□2.
□□(1)拥为太子(2)老百姓(3)科举得中(4)夺得首位(5)十三四岁的女子(6)战争(7)螃蟹(8)口才好(9)媒人(10)黄昏(11)儒家经书(12)书香门弟(读书人)


三、练习巩固

□□1.A句“枪杆子”代“军队”;B句“毛遂”代“敢于自荐的人”;C句“乌纱帽”代“官职”;D句“大哥大”代“犯罪头目”。

□□2.B(B句属借代,“管弦”代“音乐”。A句属借喻,用“雪”比喻“浪花”;C句“烟雨”是借喻,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D句“孤蓬”是借喻,指孤身远行的旅人。)

□□3.B(B句是借喻。A句“李白”、“杜甫”、“苏东坡”代“诗词”;C句“唇舌”代“话语”;D句“子曰诗云”代“儒家经书”。)

□□4.A(A句是暗喻。B句“磨刀”代“军事准备”;C句“石头”代“纪念碑”;D句“红牡丹”代“香烟”。)

□□5.C(C句把“严酷的现实”比作“盐”,属借喻。A句“绍兴”代“酒”;B句“墨水”代“知识”;D句“高筒马靴”代“穿高筒马靴的人”。)

□□6.A(A句属借代,“一抔土”代“坟墓”。B句属拟人;C句属对偶;D句属比喻。)

□□7.C(C句属借喻,“宝镜”指月亮。A句“樯橹”代“船”;B句“金戈铁马”代“战争”;D句“红巾翠袖”代“歌女”。)

□□8.A(A句属比喻,把“波浪”比作“鱼鳞”。B句“鳞”代“鱼”;C句“伛偻”代“弯腰的人”;D句“丝竹”代“音乐”。)

□□9.D(D句“小胡子”代“长胡子的敌人”。A句属借喻,把“大而空的文章”比作“裹脚”;B句属借喻,把“敌人的头领”比作“大鱼”,把抓敌人的方法比作“放长线”; C句属借喻,把“大海”比作“翡翠”。)

□□10.A句属借喻,把“雪花”比作“梨花”;B句属借喻,把“泥石流”比作“龙头”;C句属借代,“袁世凯”代“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D句属借代,“江山”代“国家”。

□□11.A句属借喻,把“剥削者”比作“毒蛇猛兽”;B句属借喻,把“庸者”比作“燕雀”,把“胸怀远大之人”比作“鸿鹄”;C句属借代,“干戈”代“战争”;D句属借代,“驼背”代“驼背的人”。

□□12.A句属借喻,把“共产党政权”比作“晓日”;B句属借喻,把“黑云”比作“灰色的幔”;C句属借喻,把“露珠”比作“珍珠”;D句属借代,“红眼睛”代“眼睛红的人”。

□□13.A句属借喻,把“雪”比作“碎琼乱玉”;B句属借代,“旧毡帽”代“戴旧毡帽的农民”;C句属借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比作“三座大山”;D句属借代,“帆”代“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