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1.继续深入学习借代的修辞手法,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2.通过了解词语借代、成语借代、日常对话中的借代,学会辨别和使用借代技巧。 ![]() □□1.继续深入学习借代的修辞手法,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2.通过了解词语借代、成语借代、日常对话中的借代,学会辨别和使用借代技巧。 ![]() □□1.继续深入学习借代的修辞手法,加强学生的知识积累; □□2.通过了解词语借代、成语借代、日常对话中的借代,学会辨别和使用借代技巧。 ![]() □□一、话题导入: □□1.大家经常形容长得帅气的叫帅哥,长得不帅的也叫帅哥,在古代,人们对美男子有一个标准,常用“貌若潘安”来形容。这潘安到底长得怎样呢? □□2.翻开课本,讲析“貌若潘安”的典故。 □□3.师生共同完成课文中列举的词语借代的内容。 □□西施:美丽女子。 □□巾帼: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尊称)。 □□须眉: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 □□王孙:泛指贵族子孙。古时也用“王孙公子”来尊称一般青年男子。 □□朱门:红色的门,古代王公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殿下:原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中国对皇族成员的尊称,次于代表君主的陛下。汉朝开始称呼太子、诸王为殿下,三国开始皇太后、皇后也称殿下。唐代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青衿:《诗经·郑风·子衿》中有诗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由于该诗描写的是周朝学子的服装,因此“青衿”代指周朝国子生,此后也成为北齐、隋唐两宋学子的制服,[1] 这里作为贤士的代称。古指读书人。 □□黔首:黔字从黑从今。“黑”指“黑色头巾”,“今”意为“当面的”。“黑”与“今”联合起来表示“戴黑色头巾出门见人”,即以黑色头巾作为出门的行头。黔首是秦代对百姓的称谓。 □□梨园: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后来指妓院。 □□孔方兄:古代的铜钱是一种辅币,一千个为一贯。在铸造时为了方便细加工,常将铜钱穿在一根棒上,为了在加工铜钱时铜钱不乱转,所以将铜钱当中开成方孔。后来人们就称钱为“孔方兄”,有时候寓指拜金主义。 □□祝融:中国上古神话人物、火神。 □□杜康: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用这个词指代酒。 □□双鲤鱼: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寓意相思。 □□二、学习成语中的借代: □□1.教师总述; □□2.师生完成随堂小练习。 □□三、学习日常对话中的借代: □□1.个别学生朗读三个例子。 □□2.教师简单点拨其中的词语借代术。 □□四、总结内容。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1—13题。 |
![]() | |
![]() | |
![]() | |
![]() | ![]() |
| 一、知识积累 □□(一) □□(二) □□1.⑦①⑪ ⑧④⑥ ⑫③⑤ ⑨②⑩ □□2. 三、练习巩固 □□1.A句“枪杆子”代“军队”;B句“毛遂”代“敢于自荐的人”;C句“乌纱帽”代“官职”;D句“大哥大”代“犯罪头目”。 □□2.B(B句属借代,“管弦”代“音乐”。A句属借喻,用“雪”比喻“浪花”;C句“烟雨”是借喻,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D句“孤蓬”是借喻,指孤身远行的旅人。) □□3.B(B句是借喻。A句“李白”、“杜甫”、“苏东坡”代“诗词”;C句“唇舌”代“话语”;D句“子曰诗云”代“儒家经书”。) □□4.A(A句是暗喻。B句“磨刀”代“军事准备”;C句“石头”代“纪念碑”;D句“红牡丹”代“香烟”。) □□5.C(C句把“严酷的现实”比作“盐”,属借喻。A句“绍兴”代“酒”;B句“墨水”代“知识”;D句“高筒马靴”代“穿高筒马靴的人”。) □□6.A(A句属借代,“一抔土”代“坟墓”。B句属拟人;C句属对偶;D句属比喻。) □□7.C(C句属借喻,“宝镜”指月亮。A句“樯橹”代“船”;B句“金戈铁马”代“战争”;D句“红巾翠袖”代“歌女”。) □□8.A(A句属比喻,把“波浪”比作“鱼鳞”。B句“鳞”代“鱼”;C句“伛偻”代“弯腰的人”;D句“丝竹”代“音乐”。) □□9.D(D句“小胡子”代“长胡子的敌人”。A句属借喻,把“大而空的文章”比作“裹脚”;B句属借喻,把“敌人的头领”比作“大鱼”,把抓敌人的方法比作“放长线”; C句属借喻,把“大海”比作“翡翠”。) □□10.A句属借喻,把“雪花”比作“梨花”;B句属借喻,把“泥石流”比作“龙头”;C句属借代,“袁世凯”代“印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元”;D句属借代,“江山”代“国家”。 □□11.A句属借喻,把“剥削者”比作“毒蛇猛兽”;B句属借喻,把“庸者”比作“燕雀”,把“胸怀远大之人”比作“鸿鹄”;C句属借代,“干戈”代“战争”;D句属借代,“驼背”代“驼背的人”。 □□12.A句属借喻,把“共产党政权”比作“晓日”;B句属借喻,把“黑云”比作“灰色的幔”;C句属借喻,把“露珠”比作“珍珠”;D句属借代,“红眼睛”代“眼睛红的人”。 □□13.A句属借喻,把“雪”比作“碎琼乱玉”;B句属借代,“旧毡帽”代“戴旧毡帽的农民”;C句属借喻,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比作“三座大山”;D句属借代,“帆”代“船”。 |
小学语文
公
众
号
联系电话:13923313362(微信)
QQ:546230019
公众号:中职实用语文/小学语文精讲精练
刘志刚老师工作室 www.lzgang.com
粤ICP备13056388号-1 名称:我的天地
中职语文
公
众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