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课 回环反复,排比造势(二)
来源:www.lzgang.com | 作者:刘志刚 | 发布时间: 2013-08-12 | 2225 次浏览 | 分享到:






□□1.引导学生学习文章,通过理解音乐、绘画、建筑艺术中的通感,加深对排比手法的理解;
□□2.欣赏优秀习作,练习使用排比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通过理解音乐、绘画、建筑艺术中的通感,加深对排比手法的理解;
□□2.欣赏优秀习作,练习使用排比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通过理解音乐、绘画、建筑艺术中的通感,加深对排比手法的理解;
□□2.欣赏优秀习作,练习使用排比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话题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梁思成的生平。
□□梁思成,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师。广东省新会人,其父梁启超。1901年4月生20日生于东京,1972年1月9日逝于北京。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实地测绘调研中国古代建筑,并对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国建筑史学奠定了基础。
□□建国后,梁思成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认为可以将中国的传统建筑形式,用类似语言翻译的方法转化到西方建筑的结构体系上,形成带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50年代,梁思成因提倡大屋顶等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遭批判。
□□梁思成设计作品主要有:王国维纪念碑;梁启超墓;吉林省立大学礼堂图书馆;北京仁立地毯公司铺面改建;北京大学地质馆;北京大学学生宿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人民英雄纪念碑;任弼时墓;林徽音墓;杨州鉴真大和尚纪念堂。
□□二、学习文章:
□□1.板书课题
□□2.释题激趣
□□3.教师范读第一段
□□4.学习第2—3自然段,理解内容,教师小结。
□□5.学习第4—6自然段,理解内容,教师小结。
□□6.学习第7—13自然段,理解内容,教师小结。
□□7.小结
□□三、活动拓展:
□□1.排比修辞在语言表达和文章构思方面有什么作用。
□□2.个别学生朗读运用排比修辞进行创作的精彩文段。
□□3.教师复述“点评”的内容,强调学生在写作时灵活运用。
□□四、总结内容。
□□五、布置作业:
□□完成排比段的写作训练题。








二、活动拓展

□□2.参考文段:

□□你总是那样的和蔼可亲,为我们耐心地讲解各种知识。在实操课上,你手把手教我掌握要领。上次你派我参加比赛,我发挥得不好,没有拿到好名次,内心很沮丧,你与我共寻失败的原因,临走时还鼓励我:“失败乃成功之母,下次努力。”因为有你的关爱,我的世界充满亮丽的色彩。

□□我们既是朋友,又是对手。课堂上,我们暗自比拼,看谁的发言更精彩。每次作业本发下来,我们彼此关注,看谁的成绩更理想。不服输的性格让我们的学习突飞猛进。体育课上,我们互相争赶,可我不小心摔伤了,你赶紧跑过来,扶着我去校医室处理伤口。因为有你的存在,让我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