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课 标点规范,文从字顺(四)
来源:www.lzgang.com | 作者:刘志刚 | 发布时间: 2013-08-12 | 3679 次浏览 | 分享到:





□□1.学习掌握破折号与括号的用法,加强知识积累;
□□2.通过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1.学习掌握破折号与括号的用法,加强知识积累;
□□2.通过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1.学习掌握破折号与括号的用法,加强知识积累;
□□2.通过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在写作时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一、复习导入:
□□1. 教师简介狄金森的生平与成就。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像沃特·惠特曼(1819—1892)一样,也是那一时期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之一。这位生前默默无闻,成年后终老独身,因而有“艾默斯特修女”之称的女诗人,于1830年12月10日将近午夜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在她祖父创办的艾默斯特学校受完中等教育而于1847年毕业,在离家不远的芒特霍利约克女子学院就读不足一年,即告退学;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足不逾户,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写诗;到1886年5月15日那个明媚的初夏黄昏,由于肾脏疾患而在昏迷中离去时,已给人间留下了自成一格、独放异彩、数量可观的篇什。
□□而在她生前,只有十首公开发表过;其余部分都是她死后30年内由亲友们整理、结集、陆续出版的。除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评论界的派别之见一度有过分歧之外,经过半个世纪反复品评,深入研究,狄金森作为对美国文学作出了重大独创性贡献的大诗人的地位已经牢固确立。有人断言,她是公元前7世纪古希腊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有人就驾驭英语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这类赞颂之词是否溢美,可以争论,无可否认的是,几乎任何一部美国诗歌选集,狄金森的诗都占据着显著的广大篇幅;狄金森的诗拥有众多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惠特曼的诗一样,已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
□□2. 朗读狄金森的作品——《蜂鸟》。
□□翻开由托马斯·约翰逊编辑的权威性的《艾米莉·狄金森诗集》,最令人注目的一点是1775首诗都没有题目,全是编号,每首诗的左下方是估计的写作年代,右下方是发表年代。这就使一般的读者遇到了困难,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对写诗的场合或背景更是无线索可寻。如《蜂鸟》。
□□3.理解诗中超常规使用破折号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初读这首诗给人突出的印象是诗人使用了一连串并列的意象,尤为新奇的是诗人用颜色的意象形容声音,形容动作。在修辞学里,有人把它叫做“通感”,即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手法。这种手法在狄金森的诗里屡屡出现。那么,这首小诗到底写的是什么呢?它好像是个诗谜,叫人摸不着头脑。当谜底揭晓时,读者也许会恍然大悟。它写的是“蜂鸟”。蜂鸟在我们这里很少见到,它体态娇小,羽毛鲜艳,并带金属般的闪光,嘴形尖长如针,常在花间采蜜,飞行时双翅扇动频率可高达每秒50~70次。它能进能退,也能在空中悬浮。知道这首诗所描写的对象及其特征后,读者不禁会拍案叫绝,原来这首诗把颜色、声音、动作融为一体,强调一种突如其来的动作,颤动的声音,绚丽的色彩,转瞬即逝的总体印象,最后用幽默夸张的口吻形容它像一个快得惊人的海外来客。诗中只是一连串颜色、声音、动作互相交融的意象,而对蜂鸟活动的花园,能产生那种颜色效果的阳光,以及接受这些意象的人全都只字不提。这首诗很能代表狄金森诗歌的整体特色:短小。翻开狄金森的原文诗集,除了上面谈到的无题、编号外,另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短小。其中大多数诗不超过20行,最长的一首也仅50行,而用词节约,每行字数不多,所以狄金森的诗不仅行数少,而且每行都很短,这就形成了她的诗作经济凝练的整体特色。诗人最善于捕捉一种鲜明的主观印象,再用最生动的意象把它再现出来。这首诗还完全体现了狄金森写诗的诀窍。“要讲真理,但要歪着讲──/成功就在于三弯九转”。所以她的诗大多隐晦深奥,耐人寻味,像这种诗谜一样的诗在狄金森的诗集里不胜枚举的。比方说那首比较好懂一点的关于“蛇”的诗,全诗自始至终不见一个“蛇”字,只用“窄窄的家伙”,“一条甩开的鞭子”等来暗指。而那首写“火车”的诗也根本不提火车,全用马的动作习惯来描写火车,但“马”字也不曾出现。
□□写蜂鸟的这首诗表现出的狄金森诗的另一个特色是标点的使用。全诗共8行,触目的是5个破折号,行尾只有一个逗号。破折号的使用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一个突出特点。关于这一点,争论很多,一种看法认为这只是一种习惯,并无深意,因为狄金森的书信,甚至她抄写的烹饪术中也大量使用破折号。仔细鉴定过她的手稿的人指出,这种符号到底是不是破折号还说不准,因为这种符号在狄金森诗中有长有短,有的是平的,有的向上斜,也有的向下斜,根本无规律可循。过去出的狄金森诗选完全把破折号改为逗点或句号,固然不忠实于原稿;约翰逊的本子一律将这种符号统一为破折号“──”,也未必就体现了诗人的本意。有的人则就此探赜索隐,写了不少文章,指出了破折号在狄金森诗歌中语法上的、语义上的、韵味上的、节奏上的、音乐上的功能。我们的看法是,就算用破折号是一种习惯,它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习惯。既然用了破折号,它总是不同于逗点和句号,本文不打算全面论述狄金森诗歌破折号的功能,因为它如果有作用的话,也很难总结出一种适用于每一首诗的规律,而是把它的功能体现在具体的诗里。就这首诗而言,这5个破折号与全诗的韵味是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的。
□□二、学习内容:
□□(一)破折号的用法
□□1.破折号的用法
□□(1)表示解释、说明的部分,相当于括号。如果解释说明或补充的语句插在句子中间,可以在该语句前后各用一个破折号。 
□□(2)表示意思的递进。 (3)表示意思的转折。(4)表示话题的转换。(5)表示话语被中断。(6)表示声音的延续(或语音的停顿)。(7)表示引出下文。
□□2.注意事项
□□破折号前面一般不用加标点,只是在语意跃进或话题、谈话对象突然改变时,破折号前面才可以加标点(多是句末点号)。
□□3.破折号与冒号的区别
□□(1)破折号后面的解释部分可去掉,冒号后面的内容则不可去掉。
□□(2)冒号如遇管辖范围不清时,可考虑使用破折号。
□□(二)括号的用法
□□1.句内括号。句内括号是用来解释部分词语或部分句子的,也叫局部解释。
□□(1)句内括号要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
□□(2)句内括号内的文字末尾不能用句号,但可用问号或叹号。
□□(3)如果句内括号后面刚好还要用点号,那么点号要放在句内括号之后。
□□2.句外括号。句外括号是用来解释前面整个句子的,也叫全局解释。
□□(1)句外括号要放在句末的标点之后。
□□(2)句外括号里面的话是词语,不是句子,末尾不用句号。句外括号里面的话较长、较复杂时,末尾保留句号的用例较多见。如果句外括号的后边还有其他文字,末尾的句号要保留。
□□(三)括号与破折号的区别
□□1.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话语,属于作者要表达的信息,需要读出来,去掉后虽然语法上还能保持句子通顺,但文意就显得不够完整或信息有所缺失。
□□2.括号里面的话语,属于注释,不需要读出来,删去后不影响文意。
□□三、总结内容。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1—6题。












三、练习巩固

□□1.A(A句属话题转变,用破折号是正确的;B句“说得不客气一点”插在句子中间,表示补充说明,前后应各用一个破折号;C句破折号本应起到解释作用,但后边两本书不是解释的内容,应将破折号换成“中的”;D句“俄文的意思是钢铁”不是话语中的内容,应该用括号。)

□□2.A(破折号改为冒号,表示总结。)

□□3.B(B句与例句均表示语意的转换,其余三项都表示解释说明。)

□□4.C(A句括号紧接引号,括号前的逗号改放在括号后;B句“(tǎ)”应放在第二个“獭”后,并置于引号之内;D句括号内的句号去掉。)

□□5.D(A句括号前的逗号应删去,使之成为句内括号。B句把括号内容移到逗号前,并把括号内的句号删去;C句把括号内容移到句号前,并把括号内的句号删去。)

□□6.B(A句把括号内容移到句号前;C句最后一个句号应删去。D句把括号内容移到逗号前,并把括号内的句号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