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 作文进阶,妙法熟运(一)
来源:www.lzgang.com | 作者:刘志刚 | 发布时间: 2013-08-12 | 2641 次浏览 | 分享到:





□□1.通过学习“三三制”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引导学生借助人物素材和范文,练习写一篇议论文。


□□1.通过学习“三三制”的议论文结构模式,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引导学生借助人物素材和范文,练习写一篇议论文。

□□引导学生借助人物素材和范文,练习写一篇议论文。


□□一、写作知识:
□□1.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到“AA制”。最近看了几刚笑话,其中有一则就叫“极品AA制”,说的是一夫妻办结婚证各掏四块五。但今天老师跟大家讲的是“三三制”。
□□2.揭题。
□□3.什么叫“三三制”?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迅速找到答案。(中心论点加分论点式)
□□4.教师以《说“勤”》为例子,分析“三三制”的写作模式。
□□附原文:
□□说“勤”
□□俗话说:“一勤天下无难事。”唐代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 
□□勤,就是要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古今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勤出成果。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40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其中作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司马迁著《史记》,从20岁起就开始周游,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歌德花了58年时间,搜集了大量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界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当代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上千本有关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一个女青年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含混,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可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坚持练习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反应相当迟钝,读书每次只能读50个字,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但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识与日俱增,后来读书很多,成了博学之士。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反应比较迟钝,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关键在于勤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聪明。唯有勤奋者,才能在无限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开拓知识领域,使自己聪明。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只要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得到真知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义的。
□□5.补充话题:
□□我国古代的著名学者苏轼的父亲,苏洵,直到他的儿子苏轼读书学习时,他才意识到要去学习,所以至此以后他才成为一名享有盛名的学者,然而在此之前,他却没有那么多的才学。
□□我国著名乒乓球选手邓亚萍,身高只有1.55米;但是她经过异常刻苦的训练,每天坚持14个小时以上的练球,达到了常人无法企及的高度,数次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在乒乓球的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不仅在我国有很多关于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国外也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小时候曾被老师同学认为是笨蛋,直到后来他才显示出他超人的才能;然而正是因为他的刻苦,勤奋,他才有今天的成就,
□□二、范文学习:
□□1.全班一起朗读《绝处逢生》
□□2.提问:这篇议论文的总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有哪些?
□□3.分析:每个分论点各采用了哪些素材去论证的?
□□4.重点找句子:文章是怎样去论证观点的?画出有关议论的句子读一读。
□□5.小结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引出习作话题:(“选择”话题)
□□1.暗示:“转折”话题与“选择”话题有相通之处,这次习作可以根据《绝处逢生》这篇范文进行仿写,把里面的材料换成其他人物素材。
□□2.请个别学生分别朗读书中的六个人物素材的内容。
□□3.学生自行阅读思路引导和范文。
□□4.布置学生酝酿如何利用现有的素材进行写作。
□□四、学生作文:(安排在第二课时完成)
□□1.学生讨论、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2.教师点评。
□□五、布置作业:完成习作
















□□参考答案:略